养老政策 发布时间:2024-03-13 10:39 阅读量:6
例如:“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这是官方首次明确,于2022年11月开始试点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自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启动以来,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开户人数持续攀升,相关金融产品供给也在持续优化与丰富中。这一制度的推出,对于改善我国养老体系第一支柱独大且面临长期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以及第二、三支柱覆盖面和发展水平不足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指出,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20元,并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时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些举措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有助于缩小养老金待遇差距,分散养老风险,从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增文对此表示,政府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体现了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和关心。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词——上调
上调,是近年来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关键词。2023年5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明确2023年全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比例按照2022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8%确定。继2022年上调4%后,这已经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19连涨”了。
这也反应了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对于过去一年民政保障的成果,报告提到“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
在社会保障这一方面,政府2024年定下来的目标是: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时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是近来年较大涨幅。自2023年7月1日起,国家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3元,是在原基础上增长5元,提高标准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补助。现又将最低标准提高20元,达到每人每月123元。
但又从另一方面来说,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我国基本养老带来了大的挑战。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劳动者增加,导致政府用于社会保障、医疗以及其他福利性支出会持续增长,“但支出的刚性使得政府削减开支这一行为难以实现,地方政府将面临较大收支平衡压力。因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加,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以优化整合公共服务质量”。
要提高群众的参保缴费意愿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在2021年。时隔两年,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再次被列入政府工作计划中。
我国当前养老保险体系的三个层次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导;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也就是业年金,主要发挥补充作用;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
个人养老金是国家关于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此试点始于2022年11月25日,按照当初的计划,个人养老金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选择部分城市试行1年后,再逐步推开来。
2024年1月24日,人社部表示,在36个城市以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就是全面推行。
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首次从官方层面承认将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综合来说,个人养老金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行,试点一周年之际,36个城市及地区的试点工作表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对改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结构有着重要作用,这有助于缓解其他支柱的运行压力。随着其他养老保障支柱的扩面与优化升级,个人养老金也应配合稳步推进,这属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健全的要求。
但个人养老金也面临着一大问题——“开户人数多、缴费人数少”。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也有代表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带来了一份关于促进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金配置的建议。她注意到的,年轻人尤其是90后虽然在开户人数上占到整体的30%,但在参与配置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缴存与投资时均有所顾虑。
周燕芳在建议中直言,2023年个人养老金账户已突破5000万人,参与人数达2022年全国纳税人数的76.8%。目前缴存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22%,而人均缴存金额仅约2000元,远远低于个人养老金账户1.2万元的缴存上限。投资人数仅占缴存人数的62%,实际投资人数约682万,存在一个现象——“开户热投资冷、缴存意愿不高”的问题。
对此,她建议,加强个人养老金宣传,推广养老相关金融知识,提升年轻人参与的积极性;加大税收激励,差异化设计,引导其长期参与;针对年轻人差异化设计产品,提升个人养老金吸引力与灵活度;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个人养老金选择门槛。
要使自身在老年时期生活得更有尊严与保障,个人养老金仍是群众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的优选,后续推进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提高群众的参保缴费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