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政策 发布时间:2024-03-07 16:36 阅读量:5
2022年9月2日,我国立法领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这部法律自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旨在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那么,这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1.立法目的,法律定义、立法原则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以“小切口”立法形式,专门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制定的专门性、综合性法律,从根本上、制度上预防、遏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这一新型网络犯罪的重要法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要求、人民意愿和实践需要。
▶▶法条链接
第一条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第四条 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坚持精准防治,保障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群众生活便利。
2.电话卡能不能随意办?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和不得超量办理电话卡的规定,规范电信行业治理。
▶▶法条链接
第九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全面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
第十条 办理电话卡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办卡情形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权加强核查或者拒绝办卡。
3.银行卡能不能随意办?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了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数量限制,规范金融行业治理。
▶▶法条链接
第十六条 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
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开户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有权加强核查或者拒绝开户。
4.卖个人信息?帮转账?制贩猫池、GPIP?这些都涉嫌违法!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于出售、提供个人信息,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支持帮助的黑灰产行为明确禁止。
▶▶法条链接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下列设备、软件:
(一)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
(二)具有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设备、软件;
(三)批量账号、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批量接收提供短信验证、语音验证的平台;
(四)其他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下列支持或者帮助:
(一)出售、提供个人信息;
(二)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洗钱;
(三)其他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的行为
5.买卖、出借、出租个人电话卡、银行卡?记入信用记录!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禁止买卖、出借、出租个人电话卡、银行卡。
▶▶法条链接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等。
对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实施前款行为的单位、个人和相关组织者,以及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关联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采取限制其有关卡、账户、账号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措施。
6.到境外参加涉诈活动?限制出境!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对前往涉诈严重地区且出境活动存在重大涉诈嫌疑的,或者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出境限制措施。
▶▶法条链接
第三十六条 对前往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严重地区的人员,出境活动存在重大涉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嫌疑的,移民管理机构可以决定不准其出境。
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决定自处罚完毕之日起六个月至三年以内不准其出境,并通知移民管理机构执行。
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实施诈骗活动,离不开金融、通信、互联网等业务,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做了具体规定,从前端宣传预防,中端监测止付,后端教育惩治进行全流程治理,强化部门监管主体责任,压实企业责任,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